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赵晨旭1; 邵景安1; 郭跃1; 徐新良2![]() |
刊名 | 地理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35期号:3页码:455 |
ISSN号 | 1000-0585 |
英文摘要 | 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乡村学校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正在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利用趋势面分析、空间热点探测分析、核密度估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04-2014年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乡村学校的规模总体上大幅减少,尤其是学校的数量减少最为明显,减少接近一半(49.0%)。学校的高集聚区分布于沿江平坝区和两山所夹槽谷区,而两山区相对较低。② 不同类型区乡村学校的服务范围显著缩小,特别是丘陵区2014年较2004年服务半径缩小62.0%,其次是低山区缩小47.2%。③ 乡村学校发展表现出空间变化较为强烈的相对不协调情景,由2004年发展的不均匀、不合理变为2014年的正常合理发展。④ 乡村学校的变化具有显著地正向空间集聚现象,整体呈随机分布状态,现已形成一个以西南部南宾镇为中心的大面积热点区和东南向以新乐、金玲和金竹为代表的低值区。⑤ 研究区乡村学校的发展可分为:基础差—衰落区、基础好—衰落区、基础差—发展区和基础好—发展区,这一格局与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等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影响有很大关系。⑥ 未来研究区乡村学校的发展方略应着重考虑优化乡村学校的布局,适时引导适龄儿童的家庭就近就地迁移,强调中心校、“大校”和“名校”建设。在山区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明确现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对指导山区乡村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071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重庆师范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晨旭,邵景安,郭跃,等. 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J]. 地理研究,2016,35(3):455. |
APA | 赵晨旭,邵景安,郭跃,&徐新良.(2016).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地理研究,35(3),455. |
MLA | 赵晨旭,et al."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地理研究 35.3(2016):45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