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殷格兰2; 邵景安2; 郭跃2; 党永峰3; 徐新良1![]() |
刊名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19期号:1页码:59 |
ISSN号 | 1560-8999 |
英文摘要 |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为例,选取2004年TM、2014年GF1号影像等数据,解译获取了淅川县土地利用数据,对2004-2014年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选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对研究期内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导致淅川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4-2014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在林地资源演化趋势上,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苗圃地与林地资源的整体演化格局一致,而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呈减少的趋势;②在空间分布上,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坡度较陡的北部山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密集分布于海拔低、相对平缓的东南部地区;③ 2004年和2014年2期生态环境质量均在县域内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研究期内淅川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5443上升至0.6039,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其中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退耕还林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贡献最大;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对森林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管理、毁林开地对县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深刻。⑤ 2004-2014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政策和居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所驱动。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2018]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重庆师范大学 3.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殷格兰,邵景安,郭跃,等.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19(1):59. |
APA | 殷格兰,邵景安,郭跃,党永峰,&徐新良.(2017).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1),59. |
MLA | 殷格兰,et al."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19.1(2017):5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