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疏散行为的震灾避难场所服务效率评价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季珏1; 高晓路2; 徐匆匆1; 许士翔1; 汤飞1
刊名地理科学进展
出版日期2017
卷号36期号:8页码:965
ISSN号1007-6301
英文摘要科学评估避难场所的服务效率是提高城市应急水平的前提。传统对避难场所服务效率的评估多偏重于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缺少对避难者的空间布局和避难行为等避难需求的考虑,这会使评估结果造成偏差,从而容易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本文构建了多主体模拟模型,模拟避难者灾后对避难场所的选择、奔跑、安置等关键疏散行为过程,量化评估该地区避难场所服务效率。本文对比了两种量化评估指标在同一案例评估的差异性,一种是传统方法中空间可达性(服务半径覆盖率),一种是利用疏散行为模拟计算出的避难成功率;北京市海淀区的实证研究显示两项指标在同一案例区有巨大差异。这一分析结果显示,传统评估仅利用服务半径覆盖率这一指标来分析避难场所布局现状及规划的合理性存在不足。通过避难疏散行为的模拟发现,以下指标的使用有望辅助提高评估的真实性:①避难场所的利用效率。由于设施的利用效率不均衡,会导致避难场所超容或闲置的情况。在充分考虑避难场所的有效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的基础上,设计“人均避难面积”等反应利用效率的指标就显得十分必要。②避难标识系统的连通性。避难模拟的实验显示避难标识系统可能对避难者逃生疏散具有分流和引导作用,据此,避难场所与周边居民区的标识系统的连通性也是评价其服务效率的关键指标。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2930]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季珏,高晓路,徐匆匆,等. 基于疏散行为的震灾避难场所服务效率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8):965.
APA 季珏,高晓路,徐匆匆,许士翔,&汤飞.(2017).基于疏散行为的震灾避难场所服务效率评价.地理科学进展,36(8),965.
MLA 季珏,et al."基于疏散行为的震灾避难场所服务效率评价".地理科学进展 36.8(2017):96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