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2000-2010年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辛良杰1; 李秀彬1; 谈明洪1; 王祖方2
刊名干旱区研究
出版日期2015
卷号32期号:3页码:585
ISSN号1001-4675
英文摘要利用CASA模型计算得到2000—2010年净初级生产力(NPP)及2000年与2010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探讨近年来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0年,研究区草地转为建设用地成为草地流失的主要因素,而荒漠成为草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水体与耕地成为草地增加的第二来源。2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表现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的态势。NPP明显增加区主要为海拔低于500 m的东部科尔沁地区与东南部的宁城县、建平县等区域。NPP降低区西至固阳县东至正蓝旗呈带状分布。3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影响草地NPP降低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高程(DEM)>降水量>气温>草地初始质量。草地NPP增加与降低面积在海拔1 000 m与1 300 m左右时达到峰值,而这两个海拔高度又恰好是人类活动活跃区,说明草地NPP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降雨量对草地NPP有明显的正面影响,而气温则表现为负面影响。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3466]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华中师范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等. 2000-2010年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J]. 干旱区研究,2015,32(3):585.
APA 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王祖方.(2015).2000-2010年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干旱区研究,32(3),585.
MLA 辛良杰,et al."2000-2010年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干旱区研究 32.3(2015):58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