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评价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吴春生; 黄翀; 刘高焕; 刘庆生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8
卷号038期号:013页码:4584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作用;但频繁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已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脆弱性增强,故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重要的数据支撑是相当必要的。基于多元数据,尝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获取黄河三角洲的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并利用模糊逻辑理论模型对指标和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分级,提高了评价过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沿海到内陆生态脆弱性逐渐减弱,有堤坝防护的沿海地区相对其他沿海区域生态脆弱性低,土壤质量和地下水位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重,空间相关性分别达到-0.55和-0.74,人为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也产生较大压力。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691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春生,黄翀,刘高焕,等.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评价[J]. 生态学报,2018,038(013):4584.
APA 吴春生,黄翀,刘高焕,&刘庆生.(2018).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评价.生态学报,038(013),4584.
MLA 吴春生,et al."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评价".生态学报 038.013(2018):45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