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介勇1![]() |
刊名 | 地理科学进展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38期号:9页码:1361 |
ISSN号 | 1007-6301 |
英文摘要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论文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概念内涵与乡村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乡村振兴规划的基本性质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结果表明:①乡村包含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空间多重属性,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乡村振兴发展是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耦合的综合过程;②乡村系统具有要素分散性和发展自组织性、空间异质性和类型多样性、对区域和城市依赖性与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强限制的基本特征;③乡村振兴规划是对乡村空间要素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过程,其本质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的规划,应更加强调规划参与过程及其统筹协调能力;④当前中国乡村规划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少法律基础,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较滞后,规划边界模糊、规划深度不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不健全;⑤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构建了包含主体规划系统、制度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多规协调系统和参与反馈系统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规划体系。该体系可以高效配置乡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规划合力,增强乡村振兴规划的权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34227]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介勇,周墨竹,王祥峰. 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9):1361. |
APA | 王介勇,周墨竹,&王祥峰.(2019).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地理科学进展,38(9),1361. |
MLA | 王介勇,et al."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地理科学进展 38.9(2019):136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