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EVSA2模型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长期碳通量及碳储量模拟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顾峰雪2; 陶波1![]() ![]() ![]()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0 |
卷号 | 000期号:023页码:6598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随着造林活动的开展,准确评估人工林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对于准确估算全球和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机理模型为分析和预测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的动态特征提供了重要手段。CEVSA2模型是在CEVSA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碳水循环关键过程的定量表达方法而发展的新版本。基于改进后的CEVSA2模型,模拟分析了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自造林以来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造林后,植被碳持续增加,研究时段内平均每年的增长速率为22%。土壤碳储量在造林后最初的7-8a间是逐渐下降的,而后逐渐升高,约15a后土壤碳增加到初始水平,随后土壤碳继续增加。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也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造林4a后,总碳储量由降低转为增加趋势,6a后,总碳储量即超过造林当年的总碳储量。造林后,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逐渐升高,而总呼吸则先降低后升高,呼吸组分中自养呼吸所占比例逐渐升高而异养呼吸逐渐下降。人工林在造林初期表现为一个碳源,随着人工林的生长,碳汇功能逐渐增强。由此可见,造林初期,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碳,随着人工林的生长,生态系统转变为一个碳汇,植被碳、土壤碳和总碳储量均显著增加。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80529]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CERN水分分中心 |
作者单位 | 1.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limate and Global Change Research,AuburnUniversity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顾峰雪,陶波,温学发,等. 基于CEVSA2模型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长期碳通量及碳储量模拟[J]. 生态学报,2010,000(023):6598. |
APA | 顾峰雪,陶波,温学发,于贵瑞,&李克让.(2010).基于CEVSA2模型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长期碳通量及碳储量模拟.生态学报,000(023),6598. |
MLA | 顾峰雪,et al."基于CEVSA2模型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长期碳通量及碳储量模拟".生态学报 000.023(2010):65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