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淑娟1,2![]() ![]() ![]() ![]() |
刊名 | 山地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38期号:3页码:360-370 |
关键词 | 团聚体 微结构 同步辐射显微CT 消落带 三峡水库 |
ISSN号 | 1008-2786 |
DOI | 10.16089/j.cnki.1008-2786.000516 |
其他题名 | Change Features of Soil Aggregate Microstructure in the Water-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a |
产权排序 | 1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三峡水库落差30 m的反季节水文节律使消落带的地形、植被和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对干湿交替作用极为敏感。为了明确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对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的影响,采集消落带145~ 155 m、155~ 165 m、165~ 175 m的表层土壤,以未淹水高程180 m的土壤为对照,采用同步辐射显微CT及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团聚体孔隙度随水位高程的降低而显著降低,与180 m的孔隙度相比, 165~ 175 m、155~ 165 m和145~ 155 m的孔隙度依次降低了21.80%、47.68%和59.58%;孔隙数量和孔隙节点数量随水位高程的降低显著减少,最大降幅分别为56.64%和91.18%;孔隙分形维数随水位高程降低而降低,欧拉值则随水位高程的降低而增大;(2)团聚体孔隙度以> 100 mum的通气孔隙度为主,随着水位高程的降低,通气孔隙度逐渐降低,而< 30 mum的贮存孔隙度和30~ 100 mum的毛管孔隙度先增加后降低;(3)团聚体孔隙形状以瘦长型孔隙为主,随着水位高程的降低,瘦长型孔隙占孔隙度的百分比显著降低,而规则孔隙和不规则孔隙占孔隙度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对团聚体孔隙数量、大小分布、形状特征等影响显著,团聚体孔隙特征参数随水位高程的变化,主要受淹水时间、淹水深度和干湿交替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抗蚀能力及岸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773958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46882]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贺秀斌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淑娟,贺秀斌,鲍玉海,等.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J]. 山地学报,2020,38(3):360-370. |
APA | 张淑娟,贺秀斌,鲍玉海,&唐强.(2020).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山地学报,38(3),360-370. |
MLA | 张淑娟,et al."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山地学报 38.3(2020):360-37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