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何涛1; 孙志高1; 李家兵1; 高会1; 祝贺6; 任鹏3 |
刊名 | 水土保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30期号:5页码:246-254 |
关键词 | 全硫 植物-土壤系统 淹水环境 湿地 闽江口 |
ISSN号 | 1009-2242 |
其他题名 |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otal Sulfur Contents in Plant-soil Systems of the Typical Marshes with Different Flooding Regimes in the Min River Estuary |
英文摘要 |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不同淹水环境下2条样带(A样带,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淹水;B样带,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淹水)上的短叶茳芏、互花米草和扁穗沙草植被下的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淹水环境在导致B样带同种植被类型下的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低于A样带的同时,也增强了不同植被类型下湿地之间0—40cm土层TS含量的水平变异性以及相同类型湿地土壤TS含量的垂直变异性。尽管长期淹水环境降低了B样带3种植被根的TS含量和累积系数,但增加了其地上器官及立枯体的TS含量和累积系数,并提高了其地上器官的硫分配比。对比研究表明,闽江河口3种湿地土壤和植物的TS含量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其值远高于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向海盐沼湿地以及华北海河流域湿地,但略低于南方红树林湿地。研究发现,淹水条件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导致A、B 2条样带相同类型湿地土壤TS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淹水条件亦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硫分配格局,湿地植物可通过调整自身的硫吸收与累积状况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5824677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4988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2.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6.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何涛,孙志高,李家兵,等. 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6,30(5):246-254. |
APA | 何涛,孙志高,李家兵,高会,祝贺,&任鹏.(2016).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30(5),246-254. |
MLA | 何涛,et al."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 30.5(2016):246-25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