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游离和固定化香菇废弃菌柄处理含铅废水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马培2; 谷保祥2; 张丹3; 曹志林2; 张建云2
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3
卷号032期号:003页码:653-660
关键词固定化技术 竞争吸附 吸附机理
ISSN号1672-2043
其他题名Comparative Study on Tre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Lead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Lentinus Edodes Residue
英文摘要本研究针对水体中常见的铅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香菇废弃菌柄,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为包埋剂制成廉价且易于工业应用的固定化香菇小球,对含Pb2+重金属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研究了环境因素包括吸附时间、pH、Pb2+的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对香菇固定化前后Pb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后的香菇对Pb2+的平衡吸附时间变长了(7h〉1h);最适宜pH值范围不变(5~7);共存离子Cd2+/Cu2+对固定化香菇Pb2+的吸附抑制作用较小,对游离香菇Pb2+的吸附抑制作用较强。热力学分析表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游离和固定化香菇对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固定化香菇对Pb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游离香菇的理论最大吸附量(943mg·g-1〉14.9mg·g-1)。模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最好地描述游离和固定化香菇对Pb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扫描电镜观察显示,Pb2+可以和香菇小球表面相互作用,以Pb2+沉淀的形式被吸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在固定化香菇小球吸附Pb2+的过程中香菇细胞壁上的-OH、-CO、-CO-NH及PVA发挥了作用。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786780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0301]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3.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5.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培,谷保祥,张丹,等. 游离和固定化香菇废弃菌柄处理含铅废水的比较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032(003):653-660.
APA 马培,谷保祥,张丹,曹志林,&张建云.(2013).游离和固定化香菇废弃菌柄处理含铅废水的比较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032(003),653-660.
MLA 马培,et al."游离和固定化香菇废弃菌柄处理含铅废水的比较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032.003(2013):653-66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