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耕作引起的紫色土母岩破碎运动定量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许海超1,3; 张建辉3; 戴佳栋1,3; 王勇2,3; 王恒2; 向军2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出版日期2020
卷号36期号:7页码:166-172
关键词坡度 侵蚀 含水率 紫色泥页岩 岩屑运动 耕作深度
ISSN号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0.07.019
其他题名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ovement of rock fragments induced by tillage at purple mudstone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紫色土区存在耕作破碎母岩补充土壤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层浅薄且岩性松软的泥页岩区,然而目前鲜有相关方面报道。为定量评估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方式下母岩破碎运动特征,以裸露泥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模拟耕作试验中使用物理示踪法追踪2种含水率(7.44%和14.77%)和5个坡度(5°、10°、15°、20°、25°)条件下,不同深度(2、4、6 cm)耕作引起的母岩破碎运动情况。结果表明:1)含水率是影响母岩破碎运动的重要因素,且耕作深度越小其影响越大;2)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大,岩屑的平均位移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2 cm深度耕作引起的岩屑位移最大;3)岩屑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且岩石含水率高的坡面减小幅度更大;4)母岩含水率较高(14.77%)时,坡度对坡面岩屑运动没有显著影响(P>0.1),但母岩含水率较低(7.44%)时,坡度与坡面岩屑位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1)。可见,耕作破碎母岩过程受到岩石含水率、耕作深度和坡度的共同影响,且各因子在不同深度的作用机制不同。该研究为揭示母岩人为风化成土和侵蚀机制初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725720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5297]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张建辉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海超,张建辉,戴佳栋,等. 耕作引起的紫色土母岩破碎运动定量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7):166-172.
APA 许海超,张建辉,戴佳栋,王勇,王恒,&向军.(2020).耕作引起的紫色土母岩破碎运动定量分析.农业工程学报,36(7),166-172.
MLA 许海超,et al."耕作引起的紫色土母岩破碎运动定量分析".农业工程学报 36.7(2020):166-17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