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罗勇6![]() ![]() ![]() ![]() ![]() ![]() |
刊名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
出版日期 | 2015 |
卷号 | 24期号:4页码:669-675 |
关键词 | 川中丘陵紫色土区 农田土壤 有机碳 空间特征 |
ISSN号 | 1004-8227 |
其他题名 | STOCK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OF CROPLAND IN THE TYPICAL PURPLE SOIL AREA OF HILLY AREAS IN CENTRAL SICHUAN |
英文摘要 | 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农田区域内典型县域尺度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区域农田土壤固碳提供参考,为研究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基于2012年农田土壤有机碳分析调查数据,结合GIS和GPS技术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及空间格局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土壤类型的0~20cm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11~4.26kg/m~2,平均值为2.66kg/m~2,水田和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45和2.34kg/m~2,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全县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总储量2.50×10~9 kg C,紫色土类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为1.53×10~9kg C,水稻土次之,有机碳储量0.93×10~9kg C,两者占据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约98%,冲积土和黄壤土类由于面积小,有机碳储量也最低。各土壤类型有机碳储量丰度指数(RI)值都较低,碳存储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在县域农田尺度,有机碳空间格局与气候差异、植被类型关系不大,土壤类型空间差异和地形差异是有机碳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5421105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0261]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6.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罗勇,王小国,高美荣,等. 川中丘陵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4):669-675. |
APA | 罗勇,王小国,高美荣,唐家良,田琳琳,&朱波.(2015).川中丘陵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4(4),669-675. |
MLA | 罗勇,et al."川中丘陵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4.4(2015):669-67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