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37)Cs示踪和孢粉分析法对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泥沙沉积及侵蚀环境的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何永彬1; 张信宝3![]() ![]() |
刊名 | 水土保持通报
![]() |
出版日期 | 2013 |
卷号 | 33期号:1页码:246-250 |
关键词 | 泥沙沉积 孢粉分析 土壤侵蚀环境 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 |
ISSN号 | 1000-288X |
其他题名 |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Erosion Environment in a Karst Peak-Cluster Grassland Depression Studied by ~(137)Cs Tracing Technology and Pollen Analysis |
英文摘要 | 在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联合运用~(137) Cs示踪和孢粉分析的方法,对洼地沉积泥沙剖面进行了研究。草地洼地泥沙剖面的~(137)Cs垂直分布显示了泥沙沉积特征,以地层孢粉为主的孢粉组成显示了洼底泥沙主要来源于由碳酸盐岩石风化成土后随水流侵蚀搬运的坡地土壤颗粒。从沉积泥沙剖面的~(137) Cs含量、土壤颗粒结构、孢粉总浓度的垂直变化说明洼地土壤侵蚀经历了一个相对的轻微侵蚀-剧烈侵蚀-侵蚀显著减缓的变化过程;沉积泥沙剖面样品中的现代孢粉组成出现从蕨类、草本、乔木(松)孢粉占优势到以适应喀斯特石生环境的蕨类孢粉和草本孢粉占优势的变化,指示了洼地环境植被出现从含稀疏常绿落叶松的草丛退化为草丛的变化。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的泥沙沉积过程与洼地植被演变和洼地侵蚀环境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787172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0287]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云南大学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何永彬,张信宝,贺秀斌. 利用~(137)Cs示踪和孢粉分析法对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泥沙沉积及侵蚀环境的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246-250. |
APA | 何永彬,张信宝,&贺秀斌.(2013).利用~(137)Cs示踪和孢粉分析法对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泥沙沉积及侵蚀环境的研究.水土保持通报,33(1),246-250. |
MLA | 何永彬,et al."利用~(137)Cs示踪和孢粉分析法对喀斯特峰丛草地洼地泥沙沉积及侵蚀环境的研究".水土保持通报 33.1(2013):246-25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