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谭雪1,2; 张林1; 张爱平1,2; 王毅1; 黄丹1,2; 伍小刚1; 孙晓铭1; 熊勤犁1; 潘开文1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38期号:24页码:8934-8945 |
关键词 | 最大熵模型 空间约束 长苞铁杉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避难所 |
ISSN号 | 1000-0933 |
DOI | 10.5846 /stxb201806021236 |
其他题名 | The suitable distribution area of Tsuga longibracteata revealed by a climate and spatial constraint model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
产权排序 | 1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不仅对研究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古生态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该树种具有造林、用材和药用等方面的较高价值。研究长苞铁杉在气候变化下的分布格局变化是制定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不同时期(当前、2050年和2070年)和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境下(RCP2.6和RCP8.5)的气候因子变量,探讨气候变化与物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关系,预测长苞铁杉的潜在分布区变迁。本研究考虑了空间约束对物种分布的限制作用,构建了气候因子预测模型(C)和气候+空间约束因子预测模型(C+S)分别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显示,最干月降水量和温度年较差是影响长苞铁杉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空间约束因子对长苞铁杉未来的地理分布有重要影响。随时间年限增加,长苞铁杉总潜在适生区面积降低,特别是中高等级的适生区面积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布范围总体向北移动,这些变化趋势在RCP8.5情境下更加突出。这一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长苞铁杉种群分布范围收缩和生境适宜度下降,加剧其受胁程度。加入空间约束因子后,C+S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结果更符合长苞铁杉的迁移、扩散特性。长苞铁杉未来的核心分布区仍位于现存的湘、桂、黔结合部,表明其具有原地避难的特性,应进一步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渝、川、鄂结合部的大巴山等地区是未来气候变化下长苞铁杉的理论分布区域,可作为长苞铁杉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引种地区,应提早进行人工引种、栽培等前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长苞铁杉的保护、物种迁地保存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准确预测濒危、珍稀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提供方法参考。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WOS研究方向 | 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 - Other Topic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399137 |
源URL | [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400] ![]() |
专题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潘开文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谭雪,张林,张爱平,等. 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18,38(24):8934-8945. |
APA | 谭雪.,张林.,张爱平.,王毅.,黄丹.,...&潘开文.(2018).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学报,38(24),8934-8945. |
MLA | 谭雪,et al."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学报 38.24(2018):8934-894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