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川西北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左有璐1,2; 王振孟1,2; 习新强2; 向双2; 孙书存2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8
卷号24期号:6页码:1195-1203
关键词异速生长 生活史对策 功能型 生活型 干扰草地 返青植物 人为干扰
ISSN号1006-687X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8.03030
其他题名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an alpine meadow of northwestern Sichuan, China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生物量分配是整个植株净碳获取的重要驱动因子,对植物未来的生长与繁殖具有直接的影响;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研究高寒草甸不同类型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理解植物生活史对策有重要意义.对川西北高寒草甸中天然草地、干扰草地和冬季返青草地等3类样地中不同功能型和生活型的植物共72个物种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MA)和异速生长分析(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类群的生物量分配对策.结果显示:(1)不同功能型植物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禾草的茎生物量百分比最高(60.60 % 3.07%),莎草的根生物量百分比较高(37.49 % 11.86%),杂草类植物(Forb)的叶生物量百分比更高(26.37 % 1.64%),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斜率在各功能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呈显著的同速生长关系;(2)生活型影响植物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大小,一年生植物对茎和繁殖构件投入的生物量比例相对更高,多年生植物则将更多生物量投资到根部;(3)样地类型对杂草类植物各构件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天然草地植物和返青植物的叶片与繁殖分配比更高,而干扰草地植物的茎生物量分配比更高.本研究表明植物功能型和生活型决定植物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固有的异速生长关系,而人为干扰则显著影响植物的生物量大小,这对加强草地应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及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Plant Science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402860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402]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向双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左有璐,王振孟,习新强,等. 川西北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6):1195-1203.
APA 左有璐,王振孟,习新强,向双,&孙书存.(2018).川西北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策.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4(6),1195-1203.
MLA 左有璐,et al."川西北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策".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4.6(2018):1195-120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