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四膜虫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10基因的可变剪切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陆星亦3; 熊杰3; 袁冬霞3; 缪炜3 |
刊名 | 动物学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32期号:6页码:605 |
关键词 | 嗜热四膜虫 ABC转运蛋白 可变剪切 实时荧光定量PCR |
ISSN号 | 0254-5853 |
英文摘要 | 哺乳动物中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T)可通过可变剪切产生多种转录本,其中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l codon,PTC)的转录本还可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通路(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用来调节蛋白的相关功能,但这些现象尚未在低等生物的ABCT研究中发现。该文以单细胞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为对象,利用转录组数据发现ABCC10基因存在可变剪切,并产生两条转录本(SV1和SV2),其中SV2在第五个内含子处发生内含子保留事件,这段长49 bp的序列使SV2发生移码并产生PTC。在构建NMD通路中关键因子UPF1基因的嗜热四膜虫敲降株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V2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含有PTC的转录本SV2在UPF1敲降株中的转录水平相对于野生型显著增加,说明SV2可被NMD通路降解。这与高等动物中某些ABCC蛋白通过可变剪切引入含PTC转录本,并能被NMD降解的方式一致,推测该方式在真核生物中十分保守,并在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the last eukaryotic commonancestor)中就已形成。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37281]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水生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_期刊论文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陆星亦,熊杰,袁冬霞,等. 嗜热四膜虫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10基因的可变剪切分析[J]. 动物学研究,2011,32(6):605. |
APA | 陆星亦,熊杰,袁冬霞,&缪炜.(2011).嗜热四膜虫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10基因的可变剪切分析.动物学研究,32(6),605. |
MLA | 陆星亦,et al."嗜热四膜虫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10基因的可变剪切分析".动物学研究 32.6(2011):60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