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斯里兰卡(亚)热带淡水生境的特征及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在亚洲淡水中的潜在分布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KALUWA HANDI WASANA LALANTHI DE SILVA |
答辩日期 | 2018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导师 | 倪乐意 |
英文摘要 | 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凭借其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大瓶螺成功入侵了世界许多地方且范围持续扩大。据资料显示,在大瓶螺生存的环境中,水体理化指标常常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总细菌数显著增加,对其他水生动植物可能造成病原作用,因而在2003年其被中国认定为首批危害最大的16种生物入侵种之一。由于某一物种后代的生长、生存、数量和质量,环境中的食物供给以及雌性繁殖潜力是一个物种在新环境中成功建立种群的关键因子。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在亚洲范围内的大瓶螺的空间分布趋势, 以及与其成功入侵相关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方面的研究。为了确定其生境特征和潜在的分布范围,我们通过在电子数据库搜索相关研究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文献中发现福寿螺出现的入侵范围在40° N 和 40° S之间。目前研究表明,大瓶螺空间分布与当地人口密度相关性最高,其次为年平均湿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进一步的结果表明,20 ℃- 25 ℃ 的年平均温度以及其他适宜的条件,例如,1500 mm左右的平均年降水量,10℃ - 15 ℃ 的冬季 最低温度,5 m- 25 m范围的较低的海拔和60 % - 80 %范围的平均年相对湿度等是大瓶螺在某一地区生长的潜在因子。因此,在这些地方大瓶螺具有显著的聚集分布特征。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大瓶螺食物来源中的大型水生植物的适口性是由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形态特征相互作用决定的。含氮和磷含量高的植物更容易被大瓶螺接受,而具有较高酚含量和高韧性的植物则会降低适口性。因此,除了气候和环境因素外,对食物的偏好也影响了大瓶螺对栖息地的选择。研究表明,在湿润的亚洲地区,大瓶螺相比于同一栖息地中的其他物种具有更高的生长分布能力,凭借这种优势,大瓶螺会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标准差椭圆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福寿螺自东亚向南亚和西亚地区入侵的趋势。结果显示在斯里兰卡,虽然目前已经存在有螺属生物苹果螺(Pomacea diffusa),但是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岛上存在大瓶螺。最后通过网络电子数据库相关资料的搜索,我们对中国和斯里兰卡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淡水生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斯里兰卡和中国淡水中生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性质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自从上世纪80年代,大瓶螺被人工带入中国并逸生以来,由于其食谱广和繁殖扩散能力强等,大瓶螺在中国分布范围日益扩大。因此,大瓶螺在斯里兰卡岛屿上的分布扩散具有了科学依据。综上,本研究表明入侵生物大瓶螺具有很高的向斯里兰卡等地区扩散的潜在趋势,并可能在斯里兰卡成为“下一个有害的访客”。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此预测结果有足够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入境检疫管理和方法以阻止大瓶螺的进入。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38999]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KALUWA HANDI WASANA LALANTHI DE SILVA. 中国和斯里兰卡(亚)热带淡水生境的特征及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在亚洲淡水中的潜在分布[D].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