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视觉表象的关系:行为与脑电研究(2020)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孙小方![]() |
答辩日期 | 2020-05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导师 | 张侃 |
关键词 | 急性应激 皮质醇觉醒反应 慢性应激 表象生成 表象转换 心理旋转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其他题名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Visual Imagery: Evidences from behavioral and ERP studies |
英文摘要 | 人们时刻处在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应激(也称为压力)之下,应激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重视。应激与认知活动的关系非常复杂,众多针对不同认知任务和脑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激的影响既包括促进效应,也包括抑制效应。这种复杂性不仅由不同的应激源和应激强度造成,也与应激持续时间有关。大量研究关注特定应激源对认知和心理的影响,包括急性应激、慢性应激以及应激障碍,但是不同持续时间的应激如何影响认知和大脑的系统性研究仍然非常缺乏。同样重要的是,目前应激研究也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到更多的认知领域。视觉表象的生成和操作是人机交互中的重要认知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的核心过程。人们也往往不得不在应激状态下解决问题或进行创造活动。另一方面,心理表象在许多应激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想象相关技术作为心理干预的手段。但极少研究探索应激与表象的关系。 本论文系统地考察基于不同持续时间的应激(即时的急性应激、反映当天应激水平的皮质醇觉醒反应以及慢性应激)与视觉表象之间的关系。采用表象形象度作为表象生成的指标,采用心理旋转任务的行为绩效和脑电作为表象操作的指标。 研究一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诱发被试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 研究 急性心理应激对心理旋转的影响。结果发现 与控制组相比 高应激组的 旋转相关负波(Rotate Related Negative RRN)波幅更小 ,而行为结果则没有差异。该结果表明高应激组的神经效能更高,表现为 利用较少的神经活动而达到了同样的旋转绩效。 研究二 关注当天皮质醇觉醒反应与同一天的两种视觉表象认知的关系。结果发现,皮质醇觉醒反应与视觉表象形象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没有发现与心理旋转活动的行为绩效和神经活动的相关。这个结果提示我们,早晨醒来时的预期性应激水平越高,当天的视觉表象越形象。研究三关注慢性应激对表象生成和心理旋转的影响,慢性应激水平通过知觉压力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慢性应激与表象形象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存在负相关 的趋势。而在心理旋转任务中,慢性应激水平越高, 0度的反应时越慢,该结果表明慢性应 激可能损害了心理旋转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加工过程。 以上结果显示了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对视觉表象的不同影响,当前的和当天的急性应激往往促进了神经效能和表象;但慢性应激状态下,表象行为则受到了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再次论证了应激与认知活动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也对表象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和临床诊治过程中表象的角色提供了理论启示。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21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2332]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小方. 应激与视觉表象的关系:行为与脑电研究(2020)[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