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袁玲2,3; 张春兰1; 张海; 符运南; 张才有; 林贤梅; 胡慧建1
刊名四川动物
出版日期2009
卷号28期号:05页码:652-657
关键词原鸡 繁殖期 夜栖地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英文摘要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栖地。结果表明:1)原鸡在繁殖期多结成2~6只(3.3±1.5,n=13)的繁殖群,在同一棵树或邻近几棵树上集群夜栖;2)落叶季雨林和灌丛草地是原鸡繁殖期夜栖的主要植被类型;3)原鸡多以小刺竹Bambusa bambos作为夜栖树,占53.3%,其次是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占20.0%;4)原鸡倾向于选择灌木生长茂密、地面草本稀疏的生境作为夜栖地,并栖息在胸径均值为8.4cm±3.5cm的乔木或灌木的枝条上,栖枝均高为4.4m±0.8m;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原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栖树高、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枝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栖枝下方盖度和栖枝上方盖度。据此分析认为:繁殖期原鸡警惕性高,夜栖地多选择易于隐蔽和转移的生境。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3724]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玲,张春兰,张海,等.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J]. 四川动物,2009,28(05):652-657.
APA 袁玲.,张春兰.,张海.,符运南.,张才有.,...&胡慧建.(2009).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四川动物,28(05),652-657.
MLA 袁玲,et al."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四川动物 28.05(2009):652-65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