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薰衣草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黄珊珊2; 廖景平1 |
刊名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9 |
卷号 | 17期号:05页码:436-444 |
关键词 | 羽叶薰衣草 小孢子发生 雄性不育 线粒体 绒毡层 超微结构 |
英文摘要 |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羽叶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L.)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羽叶薰衣草花药4枚,每枚花药通常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及十字交叉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早期、小孢子发育晚期。未观察到二胞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羽叶薰衣草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细胞内物质解体并逐渐消失变成空壳花粉或花粉皱缩变形成为各种畸形的败育花粉。在此之前小孢子的发育正常。羽叶薰衣草小孢子不育机制体现在绒毡层过早解体、四分体时期以后各细胞中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胼胝质壁与小孢子母细胞脱离、花药壁细胞中淀粉出现时间异常等。 |
源URL | [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3740] ![]() |
专题 | 研究领域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 2.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州 510520;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珊珊,廖景平. 羽叶薰衣草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17(05):436-444. |
APA | 黄珊珊,&廖景平.(2009).羽叶薰衣草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7(05),436-444. |
MLA | 黄珊珊,et al."羽叶薰衣草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7.05(2009):436-44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