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植物切叶对乙烯的响应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李杨2; 刘季平2; 李红梅2; 滕梅芳1,2; 何美华2; 陈晓冰2; 何生根2 |
出版日期 | 2018 |
会议日期 | 2018-10-17 |
会议地点 | 山东青岛 |
关键词 | 切叶 米兰 乙烯 响应 纳米银 |
页码 | 222 |
国家 | 中国 |
英文摘要 | 相比切花,对陪衬材料切叶采后衰老与品质劣变的发生与调控机制研究和认识还很有限。近年有研究表明纳米银(nano-silver,NS)采后处理对切花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并证实其作用机制除了具有优良的杀菌作用外,NS在切花体内释放的Ag+还可竞争性地结合到乙烯受体位点,因而兼具拮抗乙烯的作用。研究常用切叶对乙烯的响应特性,探讨米兰切叶在不同温度下对乙烯的敏感性以及NS预处理对米兰切叶拮抗乙烯的效果,以期为研究和调控切叶采后衰老奠定基础。长势基本一致、健壮无病虫害的7种植物切叶材料购自广州岭南花卉市场或校园鲜采,在去离子水中平切,米兰(Aglaia odorata Lour)、绣球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L.)C. Presl)]、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 Liebm)、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Fortuniana’)切至长约30 cm;芦笋草(Asparagus officinalis)切至长约40 cm。将各种切叶置于含300 mL去离子水的玻璃瓶中,每瓶10枝,依次进行如下试验和处理:(1)取各种切叶分别放入4个乙烯处理箱(箱体容积为216L,乙烯浓度分别为0、0.5、2.5、5μL·L-1)并密封,6 h后取出各切叶材料单枝瓶插于含150 mL去离子水的玻璃瓶中。人工气候室设定温度为(22±2)℃、湿度为60%±10%、光照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光照强度为12μmol·m-2·s-1,光照时间为7:00—19:00);(2)取米兰切叶分别放入4个乙烯处理箱中(乙烯浓度0、10μL·L-1,温度设置为22和28℃)并密封,12 h后取出并单枝瓶插于含去离子水的玻璃瓶中(瓶插环境温度25℃);(3)取米兰切叶用15 mg·L-1 NS溶液预处理24 h(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然后0、10μL·L-1乙烯处理12 h(以置于箱外空气流通环境作为对照)后单枝瓶插,乙烯处理时环境温度28℃,瓶插期间环境温度25℃、湿度60%±10%。结果表明:(1)米兰、绣球天门冬、九里香等切叶经不同浓度外源乙烯处理后,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叶片脱落和黄化等衰老症状,属于乙烯敏感型;芦笋草、肾蕨、栀子、龟背竹等切叶对乙烯的响应不明显,经0.5~5μL·L-1乙烯处理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乙烯伤害症状。(2)10μL·L-1乙烯处理在28℃时对米兰切叶的伤害症状(如叶片的脱落和黄化)比22℃时出现更早和更严重,意味着温度是影响米兰乙烯响应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3)在没有外源乙烯处理的情况下,15 mg·L-1NS预处理24 h可减轻米兰切叶的脱落和黄化现象,但未观察到该处理对外源乙烯明显的拮抗作用,可能与NS预处理浓度不够高或者外源乙烯浓度偏高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
会议录 | 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园艺学会会议论文集
![]() |
语种 | 中文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3971] ![]() |
专题 | 研究领域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杨,刘季平,李红梅,等. 几种植物切叶对乙烯的响应特性研究[C]. 见:. 山东青岛. 2018-1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