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匮乏对不同特征健康行为偏好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吴小菊 |
答辩日期 | 2020-06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导师 | 梁竹苑, 李 纾 |
关键词 | 健康匮乏 健康行为 健康跨期决策 资源匮乏理论 特征偏好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 |
学位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其他题名 | The effect of health scarcity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behavior preferences |
英文摘要 | 全球和中国的健康现状严峻,大量人口处于亚健康等健康匮乏状态。健康行为有利于促进健康提升、改善健康现状,然而大多数人在健康行为上表现不良,且存在不良健康行为问题:人们容易在医疗、保健等健康行为上过分表现,而在均衡饮食、体育锻炼等有利于长期健康的行为上执行不足。因此,解决不良健康行为问题的关键是,让人们在面临健康选择时做出有利且长远的决策。已有研究将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联系起来,从跨期偏好的角度解释人们的健康行为选择,但这些研究仅笼统地关注两者之间关系,未区分不同健康行为在跨期决策性质上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在跨期决策的框架下研究健康行为。同时,近年提出的资源匮乏理论从资源匮乏的角度,解释贫穷、忙碌等匮乏对人们行为偏差的影响,但其在健康领域的适用性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尝试从跨期决策的视角理解和归类健康行为,借鉴资源匮乏理论的基本假设,探索了健康资源匮乏对不同种类健康行为偏好及其特征偏好的影响,试图从健康匮乏的角度解释出现不良健康行为偏差的原因。 本研究共计 4 个子研究,均以中国成人样本为研究对象。其中, 研究 1 通过问卷调查,在中国文化情境中 验证了跨期决策视角下健康行为的分类结构。研究1 要求被试评估不同健康行为在努力、时间、健康影响三个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健康行为在三个特征上存在差异,可基于这三个特征将健康行为分为长期-费力的与短期不费力的两类。研究2 利用公开的数据库数据,通过多层回归建模的方法,探索了居民健康状况与其对短期-不费力或长期-费力的健康行为偏好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健康匮乏状况与中国居民对两类健康行为的偏好相关:健康匮乏者对长期-费力的健康行为的偏好更弱,对短期-不费力的健康行为的偏好更强。研究3通过组间比较的实验设计,探讨了健康匮乏对同一类健康行为中不同特征偏好的影响。研究3 通过提供不同特征维度占优的选择,观察健康匮乏组与对照组在不同特征维度占优的健康行为中的行为倾向。结果发现,健康匮乏影响对人们对健康行为特征的偏好:在健康行为的努力与时间特征中,健康匮乏者比健康良好者更在乎努力特征,更偏好努力特征占优的选项;但在时间与健康影响特征中,健康匮乏者比健康良好者更在乎时间特征,更偏好时间特征占优的选项。研究4采用了准实验设计,借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健康匮乏的真实环境测量人们的主客观健康匮乏状况,综合探讨了健康匮乏对两类健康行为及其特征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健康行为类别的效应:与短期不费力健康行为相比,在长期费力健康行为中,个体更在乎努力与时间特征之中的努力特征,偏好努力特征占优选项,且更在乎时间与健康影响特征之中的时间特征,更偏好选择时间特征占优选项。但并未发现健康匮乏与健康行为类别的交互影响,在两类健康行为中,健康匮乏者对健康行为特征的偏好相同。 总之,本研究发现:1)基于跨期决策视角,健康行为可归类为长期-费力的与短期不费力的两类;2)健康匮乏影响对两类健康行为的偏好:健康匮乏者对长期-费力的健康行为的偏好更弱,对短期-不费力的健康行为的偏好更强;3)健康匮乏影响对健康行为特征的偏好;4)在健康匮乏影响对健康行为特征的偏好中,存在健康行为类别的效应。这些结果说明,健康匮乏是造成健康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证实了资源匮乏理论在健康领域的适用性,为现实生活中健康行为的干预、改善不良健康行为提供了新思路和基础证据。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86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3914]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小菊. 健康匮乏对不同特征健康行为偏好的影响[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