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2011年春季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输送:贵阳131I和137Cs观测示踪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万恩源;   郑向东;   万国江;   王长生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2
卷号32期号:9页码:2182-2188
关键词福岛 核泄漏 131i-137cs-210pb-7be 气溶胶传输 贵阳
英文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及由此引起的131I和137Cs在全球大气环流传输已引起了重视.理论上也对这种输送路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2011年3月17日—4月28日在贵阳观风山对气溶胶中天然核素(210Pb、7Be)和人为核素(131I、137Cs)近地面空气浓度逐周采样的系统对比观测,并结合该时段贵阳离地面500m高度逐周315h的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泄漏污染物通过两条显著的途径输送到贵阳地区.第一条是首波核污染通过全球大气环流传输,由西向东,几乎环绕地球一周,历经约10d至两周,最终在3月24日—31日从我国的西北地区入侵抵至贵阳;第二条途径则是福岛地区上空的核污染气团受东北天气系统的挤压南移并在低纬度地区再次先后受到东北和东南气流的影响,于4月7日—14日抵达贵阳.核污染的第一条输送路径是全球尺度,第二条是东亚区域尺度.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971]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万恩源; 郑向东; 万国江; 王长生. 2011年春季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输送:贵阳131I和137Cs观测示踪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9):2182-2188.
APA 万恩源; 郑向东; 万国江; 王长生.(2012).2011年春季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输送:贵阳131I和137Cs观测示踪分析.环境科学学报,32(9),2182-2188.
MLA 万恩源; 郑向东; 万国江; 王长生."2011年春季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输送:贵阳131I和137Cs观测示踪分析".环境科学学报 32.9(2012):2182-218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