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修康;  张华俊;  顾继光;  胡韧;  杨浩文;  陈敬安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2
页码1254-1262
关键词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沉积物 水库
英文摘要

为了解惠州市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Cr、Cu、Zn、Cd、Pb和Hg)污染状况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08年5月在惠州市3座具代表性的水库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运用ICP-MS法检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进行污染评价,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变化差异明显,一些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变化不明显,而另一些垂直变化明显(降低或升高),但各种重金属在不同水库沉积物中呈现特有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地积累指数可知,3座水库中沉积物主要以Zn和Pb污染最为严重,达到轻度至强度污染(含量分别为Zn:49.98~640.29mg.kg-1;Pb:21.94~300.66mg.kg-1),同时沉积物中部或底部受到轻度的Cu污染(含量为16.85~45.46mg.kg-1),基本未受Cr、Cd和Hg污染.据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可知,3座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据PCA分析和相关资料可知,矿山开采与冶炼、城市化和农林业快速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了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其中,Zn主要来源于矿产开采与冶炼;除矿产开采与冶炼导致沙田水库Pb污染外,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活垃圾等是3座水库沉积物Pb污染的主要途径;Cu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污染. 。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989]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广东省水文局
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修康;张华俊;顾继光;胡韧;杨浩文;陈敬安. 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12:1254-1262.
APA 陈修康;张华俊;顾继光;胡韧;杨浩文;陈敬安.(2012).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应用生态学报,1254-1262.
MLA 陈修康;张华俊;顾继光;胡韧;杨浩文;陈敬安."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54-126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