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早期沉积地层铌钽矿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马骏 |
答辩日期 | 2019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导师 | 陶琰 |
关键词 | 宣威组 龙潭组 铌钽矿化 峨眉山玄武岩 风化作用 |
其他题名 |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Nb and Ta in Early Late Permian sedimentary strata in Western Guizhou |
英文摘要 | 中国贵州西部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组上覆地层宣威组和龙潭组中具有明显的Nb、Ta、Zr、Hf、REE等元素的矿化现象。宣威组和龙潭组地层中岩性变化较大,包括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及粘土岩均有产出,但富铌钽元素地层以粘土岩和页岩为主,其次为泥岩。矿物学分析揭示富铌钽元素地层的主要矿物为高岭石,其次是绿泥石、金红石、锐钛矿,部分样品含少量的钠长石、石膏、伊利石、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和含铁矿物,长石和石英晶屑也占了一定比例。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Al2O3和Fe2O3相对富集,而CaO、Na2O、MgO、K2O出现强烈亏损;Ga、Cu、Nb、Ta、Zr、Hf等微量元素强烈富集。宣威组和龙潭组地层样品中Nb/Ta比值变化较大,与大陆地壳的Nb/Ta比值相似,但却远小于大陆玄武岩的Nb/Ta比值。是因为在表生作用过程中Nb的活动性要大于Ta,导致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过程中Nb的流失量要大于Ta,所以在风化产物所形成的沉积岩中展现出相对于母岩贫Nb而富Ta的特征,使得宣威组和龙潭组沉积岩中的Nb/Ta比值降低。铌钽元素含量与金红石和锐钛矿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对于峨眉山玄武岩,铌钽元素的变化率与钛元素变化率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所以,宣威组和龙潭组地层中铌钽元素极有可能赋存在金红石或锐钛矿等含钛矿物中。宣威组和龙潭组地层的形成及铌钽元素的矿化过程大体为: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玄武岩大面积喷发后,大量的峨眉山玄武岩暴露地表。加之该时期扬子板块处于低纬度地区,在长期高温湿热的大气条件下,特别是受火山气体污染的酸性雨水淋滤下,Ca2+、Na+、K+等阳离子从硅酸盐矿物中释放出来,而Al、Fe、Ga、Hf、Nb、Ta、Th等稳定元素保留在残留物中,因此部分铌钽元素仍保留在玄武岩中抗风化能力强的矿物中,如金红石、锐钛矿等。风化剥蚀后形成的富集铌钽元素的玄武岩风化碎屑物在地形差的作用下,自西向东经过短距离的搬运,汇聚到地势低洼处,分别形成陆相的宣威组地层和滨海相的龙潭组地层,金红石和锐钛矿等副矿物在分选作用下富集,从而导致宣威组和龙潭组地层中铌钽元素的富集。后期快速的海侵,使得超常富集铌钽元素的沉积粘土-粉砂岩层被晚期的沉积地层所覆盖。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65 |
源URL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716] ![]() |
专题 | 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骏.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早期沉积地层铌钽矿化特征及成因机制[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