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含铁矿物水 界面活性氧物种的产生机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何洁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博士后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敏 ; 王东升 ; T . David Waite
关键词活性氧物种 f Es 充氧反应 苯甲酸 反应动力学 非均相芬顿催化 剂 铁铜耦合 微区 界面机制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fEs, Oxygenation, b Enzoic Acid , Reaction Kinetic s, Heterogeneous f Enton Catalyst, Fe Cu Coupled Micro Domains, Interface Me Chanism
学位名称理学
学位专业生物学
其他题名Production mechanism of r eac t i ve oxygen species on the iron bearing mineral water in terface
英文摘要

      含铁矿物水界面的多相氧化还原反应 普遍存在 它 们 可能伴随 活性 氧物种ROS 的产生, 而对环境造成影响。 本文 针对 含铁矿物 水 界面的 ROS 产生围绕 Fe S 的曝气氧化 和 非均相芬顿氧化 技术 展开研究 。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水溶液中合成的 马基诺矿 F eS 纳米颗粒 经曝气 氧化 为单质硫和纤铁矿 。选择 苯甲酸( BA )作为 R OS 的 探针 对比 F eS 的 曝气氧化 和 羟基自由基 H O主导体系 中 B A 的氧化 并 研究 反应参数 对 F eS 体系 的影响 。结果表明 2 ,5 二羟基苯甲酸 2 ,5 DHBA 是 F eS 体系中 B A 的主要氧化 产物 完全不同于 H O主导 体系 说明 F eS 体系产生了至少一种完全不同 于 H O 的氧化剂 。 B A 、 水杨酸 S A 、 4 --(2 羟 乙基 1 哌嗪乙烷磺酸 H EPES 、 叔丁醇 T BA 均可与 该非H O 氧化剂反应 。该 氧化剂不是 硫酸根自由基 S O 4 可能不是 单线态氧 1 O 2可能是 其他硫氧自由基 或 高价铁 。 由于 F eS 普遍存在于环境中 该氧化剂的 产生具有 重要 环境意义。
      少量Cu(I) 的引入 可 显著 增加纳米 Fe 3 O 4 的 非均相 芬顿 催化活性 。 将 Cu(I) 掺杂 Fe 3 O 4 的 纳米颗粒 进一步 分散 于 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多孔 碳质材料 C 上, 制备 了高 效非均相芬顿催化剂 Fe 2.85 Cu 0.15 O 4 /C 。 中性 pH 下 F e 2.85 Cu 0.15 O 4 C H 2 O 2 氧化 C BZ 的 体系 遵循非均相 反应机 制。 Fe 2.85 Cu 0.15 O 4 /C 表面 存在大量 铁铜 耦合微区, 强化 了 H 2 O 2 有效分解为 HO 。 HO 进攻近界面区域的 CBZ ,产生尿素和2 羟基苯甲醇。 在多孔材料上构造多金属耦合微区,为研发高效非均相芬顿催化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语种中文
页码74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20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洁. 含铁矿物水 界面活性氧物种的产生机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