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芳; 郝志鹏![]() ![]() |
刊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11-25 |
卷号 | 25期号:11页码:1989-1997 |
关键词 | 丛枝菌根 共生 磷缺乏 协同适应 分子机制 |
英文摘要 | 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和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建立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低磷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宿主植物和AM真菌协同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并已深入到分子和信号水平。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从磷胁迫信号感知、有机酸分泌、磷酸酶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因子与小分子物质miRNA等若干方面讨论了菌根共生体系响应和适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重点介绍了1)环境磷浓度作为营养信号诱发菌根植物的生理响应过程及其在共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作用;2) AM真菌调节植物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系构型的生理机制;3)丛枝菌根涉及的植物、真菌以及菌根特异诱导植物产生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磷酸盐摄取中的特殊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4)转录因子作为感知磷胁迫信号和调控转录表达水平的枢纽,在增强植物适应磷胁迫能力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因素既单独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菌根植物适应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未来需要着重加强菌根共生界面的磷转运机制、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转录因子调节,以及各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研究,从而全面揭示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为发展和应用菌根技术调控植物磷营养奠定理论基础。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876]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芳,郝志鹏,陈保冬. 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11):1989-1997. |
APA | 李芳,郝志鹏,&陈保冬.(2019).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5(11),1989-1997. |
MLA | 李芳,et al."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5.11(2019):1989-199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