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对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邱莎; 曹飞飞; 唐明方; 邓红兵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07-04 |
卷号 | 39期号:18页码:6816-6825 |
关键词 | 碳循环 碳储量 碳通量 能源碳效应 北京市 |
英文摘要 | 研究城市碳循环过程并阐明能源对碳循环的影响,可为城市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城市碳循环模型核算了2005—2014年北京市的碳储量和碳通量,并通过能源碳效应指数来探讨能源对城市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碳储量是北京市总碳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北京市的碳输入主要来自水平方向,表明北京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的物质供给;北京市的碳输出主要是能源消耗产生的垂直碳输出。能源活动相关的碳通量占北京市总碳通量的比重,即能源碳效应,在2006年高达79.46%,而后开始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能源对北京市碳循环影响最大的是垂直输出方向,其次是水平输入方向,因此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对垂直碳通量和水平碳通量的调节和管理,尤其是与能源活动相关的碳通量,与此同时,保护自然植被和增加生态用地对提高城市碳减排能力也至关重要。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895]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邱莎,曹飞飞,唐明方,等. 能源对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9,39(18):6816-6825. |
APA | 邱莎,曹飞飞,唐明方,&邓红兵.(2019).能源对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生态学报,39(18),6816-6825. |
MLA | 邱莎,et al."能源对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生态学报 39.18(2019):6816-682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