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资源环境效益及网络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陈盼 |
答辩日期 | 2019-12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施晓清 |
关键词 | 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潜力,资源环境效益,网络特征,优化策略 E-waste(weee), Recycl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Network Characteristics,Optimization Strategies |
学位名称 | 工程硕士 |
学位专业 | 环境工程 |
其他题名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recycling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
英文摘要 | 电子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目前回收处理方式以环境污染高的无资质回收拆解为主,严重制约了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资源循环利用。京津冀地区资源消耗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其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亟待完善。本文在对京津冀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资源潜力与环境效益分析基础上,借鉴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从生命周期视角以及是否考虑京津冀三地间电子废弃物转移构建了三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网络特征及资源环境效益分析方法。基于电子废弃物资质处理企业及相关协会调研数据,以废弃空调为例,通过比较网络的连通性、稳定性、上升性、循环性、功能关系、分室贡献以及资源环境效益等特征,验证了区域协同网络模型对区域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有效性。最后,在达到2025年政府规划的规范回收利用率目标(50%)情景下,预测了2018-2025年京津冀废弃空调回收利用网络特征,并通过情景分析识别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的优化调控方案,提出网络优化的管理策略。为完善京津冀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区域协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为其他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与理论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针对不同地区及产品类型设置不同的报废系数,提出了改进的保有量系数法,提高了区域电子废弃物产生量估算的准确性。基于该方法量化得出,2010-2025年京津冀“四机一脑”报废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达1862万台,是2010年的2.7倍;可回收普通金属、贵金属和塑料共50万吨,产生经济价值达50亿元;未来几年废弃空调的回收利用潜力最高,但其资质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2)基于污染物系数法,量化2025年京津冀废弃“四机一脑”回收利用产生的最大理论资源环境效益得出,能够减少原生矿石开采和标准煤利用1036万吨,减少“三废”排放2500万吨,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6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CO2-eq)33万吨,可有效提高区域节能减排能力;基于物质流分析量化了三种网络模型的节点路径,发现天津市资质处理企业能够有效缓解北京市和河北省废弃空调的规范回收处理压力,对区域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贡献突出。 (3)借鉴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从生命周期视角以及是否考虑京津冀三地间 电子废弃物转移构建了三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网络特征及资源环境效益分析方法;通过网络特征分析,证实了区域协同网络对区域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情景分析发现,2018-2025年随着区域废弃空调资质处理量增加,网络特征及资源环境效益均呈上升趋势;提高流向正规回收部门及资质处理企业的比例,能显著提高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的稳定性、上升性、循环性及资源环境效益等特征,且网络具有良好的共生协同作用。 (4)结合研究结论,从消费部门、回收部门、资质处理企业、政府及协会等电子废弃回收利用过程相关方提出针对性的区域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高效、协同管理策略。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32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183]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盼. 京津冀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资源环境效益及网络优化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