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张燕乐1,2,3; 甄庆2,3; 张兴昌1,2,3; 马炳召2,3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出版日期2020-06
卷号34期号:3页码:212-218
英文摘要

      选择晋陕蒙接壤区永利煤矿排土场沙打旺草地、紫花苜蓿草地、沙棘林地和原地貌草地土壤水分为对象,研究其蒸散、剖面分布、时间变化等特征,以期揭示土体重构及不同复垦植被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其时间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排土场3种人工植被条件下土壤平均含水量同原地貌草地相比提高了50.7%~62.3%,另外,沙打旺复垦草地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苜蓿复垦草地和沙棘复垦灌木林地(均降低了7.2%)。沙打旺和苜蓿会导致深层(120—260,120—220 cm)土壤水分亏缺,但有利于20—80 cm的土壤水分的保持;而沙棘易导致浅层(20—80 cm)土壤水分亏缺,但对深层(100—280 cm)土壤水分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说明,矿区排土场土体重构过程能够改善排土场土壤的水分条件,并且在进行植被重建的过程中,不同复垦植被对土壤水分的保持与利用形式有所不同,在本研究中,苜蓿和沙棘更有利于缓解土壤水分亏缺。

出版地陕西 杨凌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229]  
专题水保所2018届毕业生论文
通讯作者张兴昌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燕乐,甄庆,张兴昌,等. 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J].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3):212-218.
APA 张燕乐,甄庆,张兴昌,&马炳召.(2020).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水土保持学报,34(3),212-218.
MLA 张燕乐,et al."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水土保持学报 34.3(2020):212-2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