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傣药竹叶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谭庆琴; 李璐; 张锦; 王云强; 罗艳![]() |
刊名 | 广西植物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40期号:1页码:83-94 |
关键词 | 竹叶兰 花粉团发育 小孢子发生 多层型花药壁 分类学 |
ISSN号 | 1000-3142 |
英文摘要 | 该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并描述了兰科单型属竹叶兰属的花粉团发育过程,包括花形态解剖特征、8个花粉团的形成机制、花药壁发育模式、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等特征,为该属复杂的系统亲缘关系提供胚胎学证据。结果表明:(1)成熟花药有两个药室,每个药室有4个一簇金色的花粉团,被白色花药帽;早期花药原基分化出的一对并列侧生药室,每个药室中央的小孢子囊在极面观方向分化出两条十字交叉的纵向不育隔膜组织,将其沿花药室纵轴方向深切为4个不等大的棒状次生孢子囊,最后发育为4个花粉团。(2)花药成熟时,靠花药开裂处的隔膜组织比近药隔膜组织的降解速度快且彻底,因此每个药室内的4个花粉团在花药开裂处粘合成一簇。(3)发育完好的花药壁共有6 ~ 7层,由外到内为表皮、3 ~ 4层药室内壁、中层和双核绒毡层,符合多层型花药壁的发育模式;花药成熟时,表皮退化,纤维性加厚发生在3 ~ 4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彻底降解。(4)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同时型胞质分裂产生了正四面体型、左右对称、十字交叉型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四分体继续保持在同一胼胝质内完成了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了2-细胞型的四合花粉;四合花粉两两或松散或紧密排列,构成了粉质花粉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证实、补充并分析了竹叶兰属的花粉团发育特征,为该属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学科主题 | Plant Science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674761 |
源URL | [http://ir.xtbg.org.cn/handle/353005/11852] ![]() |
专题 |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_园林园艺部 |
作者单位 | 1.李青青,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昆明, 云南 650224, 中国. 2.罗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 勐腊, 云南 666303, 中国. 3.王云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景洪, 云南 666100, 中国. 4.李璐,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昆明, 云南 650224, 中国. 5.张锦,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6.650224. 7.650224 8.昆明, 9., 昆明 10.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谭庆琴,李璐,张锦,等. 传统傣药竹叶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J]. 广西植物,2020,40(1):83-94. |
APA | 谭庆琴,李璐,张锦,王云强,罗艳,&李青青.(2020).传统傣药竹叶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广西植物,40(1),83-94. |
MLA | 谭庆琴,et al."传统傣药竹叶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广西植物 40.1(2020):83-9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