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花超临界CO2萃取类脂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关建 |
答辩日期 | 2008-06-09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导师 | 高林、赵文军 |
关键词 | 薰衣草 超临界萃取 化学成分 类脂物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有机化学 |
英文摘要 | 薰衣草首载于阿维森纳著《医典》中,为唇形科薰衣草属L.angustifolia 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主要分布于大西洋群岛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新疆伊犁地区栽培量较大。由薰衣草提取出来的芳香精油是所有芳香精油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具有镇静催眠、降脂、抗菌、解痉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香精、化妆品及食品和饮料等方面。本实验寻求了一种适合薰衣草成分分离的新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先进行部位的分割和富集,而后再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分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运用超临界萃取分割部位,硅胶柱层析,制备板层析,SephadexLH-20纯化,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薰衣草花CO2超临界萃取类脂部位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胆甾醇(Ⅳ),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Ⅴ),芳樟醇(Ⅵ),乙酸芳樟酯(Ⅶ),硬脂酸(Ⅷ),硬脂酸甲酯(Ⅸ)。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Ⅷ和Ⅸ为首次从薰衣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实验通过测定酸值、酯值来对薰衣草花超临界CO2萃取类脂部位类脂物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类脂物酸值为10.4 mgKOH/g,酯值为98.25 mgKOH/g。初步弄清楚了薰衣草花超临界CO2萃取类脂部位类脂物最基本的信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该部位的其他性质打下了基础。通过在适当条件下的甲酯化和甲酯交换反应,以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薰衣草花超临界CO2萃取类脂部位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断,丰富了超临界萃取物中其它类脂物成分及薰衣草的化学成分。为以后关于薰衣草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手段。 |
公开日期 | 2014-10-13 |
源URL | [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3534] ![]() |
专题 |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资源化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关建. 薰衣草花超临界CO2萃取类脂部位化学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