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骆驼刺花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MereyMuratova
答辩日期2019-05-2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邹国安
关键词骆驼刺花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液质联用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药物化学
英文摘要

骆驼刺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地。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自治区的沙漠地带。众所周知的骆驼刺在用于饲料和民间药用方面具有许多另人熟知的用途。在传统维吾尔医药中,骆驼刺常用于缓解身体疲乏、感冒、风湿性疼痛、腹泻、胃疼、头疼、牙疼以及癌症等。对骆驼刺属不同种抗氧化、营养价值和药用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其不同部位具有抗氧化、心血管作用、抗溃疡、保肝、解痉、止泻、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菌和抗真菌等广泛的生物活性。经文献报道,骆驼刺中含黄酮类、儿茶素类、黄原花青素、香豆素、生物碱和甾醇类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从骆驼刺花中分离毒副作用小的生物活性单体化合物,对潜在目标化合物进一步测试不同生物活性,为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推动其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首先,采用LC-MS/MS法对骆驼刺花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初步鉴定出40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槲皮素苷19个,山奈酚苷15个,槲皮万寿菊素苷6个。通过使用多种色谱技术,如正相硅胶柱色谱、快速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对采集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骆驼刺花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和鉴定了13个化合物。通过与标准品对比、理化常数测定和综合光谱(ESI-MS、1H-NMR、13C-NMR)数据分析,将其鉴定为山萘酚 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 (1→6)]-β-d-半乳糖苷(1),山萘酚 3-O-β-d-半乳糖苷(2),山萘酚(3),山奈酚 3-O-芸香糖苷(4),芦丁(5),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6),槲皮素(7),异槲皮苷(8),chrysoplenol B(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苯甲酸(11),2-(4′-甲氧基-4′-氧代丁酰胺)苯甲酸甲酯(12)和咖啡酸甲酯(13)。其中,化合物1, 9, 11为首次从骆驼刺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 12, 13是首次从A. sparsifolia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体外测定了骆驼刺花正丁醇部位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10 μM

页码98
源URL[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6005]  
专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资源化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MereyMuratova. 骆驼刺花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