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标记分析濒危植物白豆杉种群的遗传结构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艇3; 苏应娟2; 欧阳蒲月2; 黄宏文3; 陈春泉4; 曾祥铭4; 丁炳扬5; 金孝锋5; 胡绍庆1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6 |
卷号 | 026期号:007页码:2313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以我国特有的濒危裸子植物白豆杉为材料,采用RAPD标记对其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的11个天然种群予以检测,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并和由其他算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求出的θ^B(Hickory)、GST(Nei)及φST(AMOVA)值分别为0.5018、0.5865和0.5436;而经由Shannon指数计算出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为0.4839,同贝叶斯法估计出的结果最为接近.和其他松杉类植物相比,白豆杉种群间发生了极其显著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是因为:(1)种群长期处于星散分布状态;(2)雌雄异株,而生于林下的雌株经常不能正常受粉;(3)种群取样跨越的地理范围宽广.Mantel检验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地理距离之间显著相关(r=0.719,P=0.003).此外还发现白豆杉的遗传变异水平偏低,推测瓶颈效应和遗传漂变对小种群的作用是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因素.对白豆杉种群的保育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8928]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作者单位 | 1.浙江省杭州市植物园 2.中山大学 3.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4.江西省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5.浙江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艇,苏应娟,欧阳蒲月,等. 利用RAPD标记分析濒危植物白豆杉种群的遗传结构[J]. 生态学报,2006,026(007):2313. |
APA | 王艇.,苏应娟.,欧阳蒲月.,黄宏文.,陈春泉.,...&胡绍庆.(2006).利用RAPD标记分析濒危植物白豆杉种群的遗传结构.生态学报,026(007),2313. |
MLA | 王艇,et al."利用RAPD标记分析濒危植物白豆杉种群的遗传结构".生态学报 026.007(2006):23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