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油菜-水稻轮作下根区与非根区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小坤1; 鲁剑巍1; 吴礼树1; 陈防2; 丛日环1; 廖志文1; 姜存仓1
刊名土壤学报
出版日期2010
卷号000期号:003页码:508
ISSN号0564-3929
英文摘要用分室根箱试验,研究了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轮作前季(油菜季)前期,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首先出现相对亏缺。随着油菜生长和吸钾强度的增大,非根区内、中、外区土壤水溶性钾向根区迁移,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转化,含量均逐渐降低,且距根区越近,降低幅度越大。轮作后季(水稻季)前期,淹水促进了非根区水溶性钾向根区的扩散,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的转化。随着水稻生长和吸钾强度增大,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均显著降低。水稻季末期作物吸钾强度减小,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减少,而非根区水溶性钾继续向根区扩散。整个轮作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与不种作物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可见,作物首先吸收利用根区土壤钾,非根区钾逐渐向根区迁移,距根区越近,对作物吸钾量的贡献越大。在一个轮作期内,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是红壤性水稻土主要供钾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非交换性钾较少。
语种英语
源URL[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9448]  
专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作者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
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等. 油菜-水稻轮作下根区与非根区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变化研究[J]. 土壤学报,2010,000(003):508.
APA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陈防.,丛日环.,...&姜存仓.(2010).油菜-水稻轮作下根区与非根区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变化研究.土壤学报,000(003),508.
MLA 李小坤,et al."油菜-水稻轮作下根区与非根区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变化研究".土壤学报 000.003(2010):5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