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蒲云海; 刘贵华; 李伟
刊名武汉植物学研究
出版日期2005
卷号023期号:002页码:179
ISSN号1000-470X
英文摘要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被中的优势种,在野外条件下主要依靠断枝繁殖,很少发现它的实生苗。在实验条件下对竹叶眼子菜进行了种子萌发研究,探讨了萌发基质、温度和光暗周期以及冷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3个月后未处理种皮的种子发芽率极低,撕破种皮后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在水基质条件下,25℃最适宜竹叶眼子菜的萌发,光暗周期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冷藏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8个月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表明竹叶眼子菜的种子不耐贮藏。还讨论了竹叶眼子菜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生态学意义。
语种英语
源URL[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9497]  
专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蒲云海,刘贵华,李伟. 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023(002):179.
APA 蒲云海,刘贵华,&李伟.(2005).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023(002),179.
MLA 蒲云海,et al."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 023.002(2005):17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