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重要理化因子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张桂艳1; 温小斌1; 梁芳1; 欧阳峥嵘1; 耿亚红2; 梅洪2; 李夜光2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031期号:008页码:2076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采用通气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P、Fe3+、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生长速率、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N浓度对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KNO3浓度0.05—0.3g/L范围内,小球藻生长速率随N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积累更多的生物量,而油脂含量随之递减,KNO3浓度为0.3g/L时,油脂产量最高。小球藻对P浓度变化的适应范围很大,K2HPO4浓度在10—160mg/L范围内,对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在小球藻培养后期补加不同浓度Fe3+对其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总脂含量随着Fe3+浓度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均比对照有极显著提高,Fe3+浓度为0.75m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盐度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油脂含量先随着盐度的增大而提高,当NaCl浓度达到0.6mol/L,油脂含量又显著降低;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均在盐度为0.2mol/L时最高。光照强度对处于生长后期的小球藻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影响其油脂积累,小球藻的油脂含量和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当光照强度增至280μmol m-2s-1时,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最高。温度对小球藻的生长速率、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15—4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生长速率、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都经历了一个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过程,适合小球藻生长、积累油脂的温度范围是20—35℃,30—35℃时油脂产量最高,40℃时生物量、油脂含量和产量都最低。理化因子对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1)温度、光强、铁浓度和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提高油脂含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适宜模式";(2)氮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不利于生长的条件下提高油脂含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胁迫模式"。两种模式都可以提高油脂含量,但是,只有适宜模式才可以提高油脂产量。在筛选小球藻优良产油藻种时要注意,只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油脂含量高的藻种才具有高产油潜力。
语种英语
源URL[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10780]  
专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桂艳,温小斌,梁芳,等. 重要理化因子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031(008):2076.
APA 张桂艳.,温小斌.,梁芳.,欧阳峥嵘.,耿亚红.,...&李夜光.(2011).重要理化因子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产量的影响.生态学报,031(008),2076.
MLA 张桂艳,et al."重要理化因子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产量的影响".生态学报 031.008(2011):207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