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魏新增2; 黄汉东2; 江明喜2; 杨敬元3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8
卷号032期号:004页码:825
关键词领春木 河岸带 数量特征 空间分布格局 神农架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在神农架地区集中分布于河岸带中。为初步探讨领春木在河岸带集中分布的成因和维持机制,在神农架地区4条河流——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共设置T30个样方(20m×30m),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幼龄期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稀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但是以萌蘖为主要更新方式使其种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以维持;2)现存的Ⅰ、Ⅱ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Ⅰ、Ⅱ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自疏现象造成第Ⅳ级个体出现死亡率高峰,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最高;3)虽然其幼苗存活率较低,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高,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表明该地区河岸带的环境条件较适宜领春木种群的生长;4)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因此使领春木种群在河岸带中沿海拔呈现“一带多岛”现象;5)从幼龄期到中龄期再到老龄期,不同发育阶段的领春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分布格局受种群本身生物学特性、自然环境因素(如坡向和海拔)和人为干扰的影响,领春木在不同河岸带中的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语种英语
源URL[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11212]  
专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3.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4.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魏新增,黄汉东,江明喜,等. 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2008,032(004):825.
APA 魏新增,黄汉东,江明喜,&杨敬元.(2008).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生态学报,032(004),825.
MLA 魏新增,et al."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生态学报 032.004(2008):82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