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磊1; 叶其刚1; 潘丽珠2; 徐立铭1; 黄宏文1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8
卷号032期号:001页码:106
关键词苦草 刺苦草 克隆繁殖 繁殖策略 沉水植物 竞争共存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语种英语
源URL[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11818]  
专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3.莆田学院药学系
4.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5.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磊,叶其刚,潘丽珠,等.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2008,032(001):106.
APA 陈磊,叶其刚,潘丽珠,徐立铭,&黄宏文.(2008).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植物生态学报,032(001),106.
MLA 陈磊,et al."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植物生态学报 032.001(2008):10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