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八大公山25 h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秦运芝; 张佳鑫; 刘检明; 刘梦婷; 万丹; 吴浩; 周阳; 孟红杰; 肖之强; 黄汉东 |
刊名 | 生物多样性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026期号:009页码:1016 |
ISSN号 | 1005-0094 |
英文摘要 |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系北缘,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按CTFS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s)建设规范于2010–2011年在保护区内建设了一个25 ha的动态监测样地,为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本文初步分析了八大公山25ha样地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存活个体186,575株,隶属于53科114属232种;个体数超过1,000株的有38个物种(贡献87%的个体数),个体数最多的物种为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样地内稀有种(≤25株)种数占样地总物种数的44%,而个体数仅为样地总个体数的0.4%。样地内个体平均胸径为5.41cm,其中68.4%的个体DBH≤5cm,DBH≥20cm的个体数(7,474株)仅约占总个体数的4%;个体胸径直方图呈倒"J"形,表明样地处于良好更新与正常生长状态。样地的种–面积关系图显示物种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其增长速度由迅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取样面积10 ha时可以涵盖90%以上的物种; 1 ha小样地个体数平均为7,261.8±974.8 (SD),物种数平均为128.2±8.2 (SD), 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3.56±0.11 (SD),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异最小,平均为1.69±0.06 (SD);个体数与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相关,表明在该样地中物种多样性的取样效应不明显,物种数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其他因素的控制。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202.127.146.157/handle/2RYDP1HH/1365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秦运芝,张佳鑫,刘检明,等. 湖南八大公山25 h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J]. 生物多样性,2018,026(009):1016. |
APA | 秦运芝.,张佳鑫.,刘检明.,刘梦婷.,万丹.,...&江明喜.(2018).湖南八大公山25 h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026(009),1016. |
MLA | 秦运芝,et al."湖南八大公山25 h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 026.009(2018):1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