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城“7·6”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形成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曾庆利2; 尚彦军5; 胡桂胜3; 杨长德4; 李坤5; 杨鹏1; 薛鑫1 |
刊名 | 工程地质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24.0期号:006页码:1145-1156 |
关键词 | 黄土滑坡 堵溃型泥石流 远程滑坡泥流 地质灾害链 西昆仑山 |
ISSN号 | 1004-9665 |
其他题名 | INVESTIG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DEBRIS FLOW HAZARDS ON JULY 6 IN YECHENG COUNTY,XINJIANG |
英文摘要 | 2016年7月6日晨0时40分左右,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六村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访问和遥感解译方法,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气象条件着手,分析了滑坡特征与成因,泥石流形成条件、灾害链过程与致灾机理,并对未来本区滑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现场调查表明:(1)位于西昆仑山北坡中高山区的六村与七村毗邻区域,在6日凌晨发生的大暴雨,触发了38处群发性浅层黄土滑坡,属蠕滑-拉裂机制,且部分大滑坡表现为远程滑坡-泥流特征;(2)这些滑坡体堆积在"V"形沟谷中形成堰塞坝,其中六村上游发育15处滑坡和2个滑坡堰塞坝,在持续降水和小型沟谷泥石流的作用下,滑坡坝发生串联式溃决而形成堵溃型泥石流,冲毁六村居民区和道路;(3)同时,该毗邻区域两侧存在超过227处的黄土滑坡变形体,未来在区域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条件下,强降雨的极端气候事件会增多,若遭遇强降雨,研究区仍然会爆发滑坡-堰塞坝-溃决泥石流模式的灾害,其规模可能比"7·6"事件还大。建议深化本区浅层黄土滑坡变形机理、临界雨量及泥流运动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加强滑坡泥石流的监测和预测研究。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5893158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338]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国科学院 3.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4.新疆工程学院 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曾庆利,尚彦军,胡桂胜,等. 新疆叶城“7·6”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形成机理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0(006):1145-1156. |
APA | 曾庆利.,尚彦军.,胡桂胜.,杨长德.,李坤.,...&薛鑫.(2016).新疆叶城“7·6”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形成机理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4.0(006),1145-1156. |
MLA | 曾庆利,et al."新疆叶城“7·6”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形成机理研究".工程地质学报 24.0.006(2016):1145-115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