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源数量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白沙河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杨成林1; 邓明枫1; 陈宁生1 |
刊名 | 水土保持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18.0期号:006页码:25-30 |
关键词 | 白沙河 泥石流 形成条件 物源数量 |
ISSN号 | 1005-3409 |
其他题名 | Assessment on Debris-flow Hazard Based on the Volume of Debris——A Case Study in the Baishahe River,Dujiangyan |
英文摘要 | 汶川地震通过诱发滑坡和崩塌产生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促进了泥石流的暴发,且大多数地震次生泥石流为超大规模,对地震灾后重建造成严重威胁。从区域上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是目前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区域经济发展所必须而又紧迫的工作。通过对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泥石流物源数量,并结合遥感及GIS技术的泥石流危险性快速评估方法。通过在都江堰白沙河59个小流域的应用证明,评估结果与实际灾害情况较吻合,能够为地震灾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此方法适用于地震灾区在短时间内物源突然富集的流域,并且受到遥感图像精度的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时限性,需要根据遥感图像进行周期性更新。此方法能对地震灾区大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进行快速评估分级,尤其适用于野外调查无法开展的河流上游区域的泥石流评估。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410927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364]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成林,邓明枫,陈宁生. 基于物源数量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白沙河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0(006):25-30. |
APA | 杨成林,邓明枫,&陈宁生.(2011).基于物源数量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白沙河为例.水土保持研究,18.0(006),25-30. |
MLA | 杨成林,et al."基于物源数量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白沙河为例".水土保持研究 18.0.006(2011):25-3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