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张信宝2; 温仲明3; 冯明义1; 杨勤科3; 郑进军2
刊名中国科学:D辑
出版日期2007
卷号37.0期号:003页码:405-410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坝库沉积 ^137Cs示踪技术 产沙量
ISSN号1006-9267
英文摘要根据泥沙的^137Cs和黏粒含量变化,厚28.12m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区分出44次洪水沉积旋迥.剖面中部旋迴27的^137Cs含量最高,加权平均值12.65Bq·kg^-1,为1963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含量逐渐降低,次顶部旋迴2.15Bq·kg^-1,底部旋迴0.92Bq·kg^-1.通过坝库修建、运行历史,旋迴泥沙^137Cs含量的变化,次洪水产沙量和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这些洪水沉积旋迴的对应暴雨.云台山沟1960~1970年期间,共发生产沙洪水44次,产沙2.36×10^6m^3.年产沙次数1~10次不等,1961~1964年为多雨年份,秋季降水多,年产沙洪水7~10次:1960,1965~1969和1970年为少雨年份,每年仅1~3次洪水.年均产沙模数1.29×10^4t·km^-2·a^-1,略高于甘谷驿水文站以上的延河上游的同期产沙模数1.11×10^4t·km^-2·a^-1,略低于相邻的纸坊沟1980年前的实测产沙模数1.40×10^4t·km^-2·a^-1.年产沙模数和汛期降水量(6~9月)相关较好.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2867214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366]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华师范大学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信宝,温仲明,冯明义,等.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J]. 中国科学:D辑,2007,37.0(003):405-410.
APA 张信宝,温仲明,冯明义,杨勤科,&郑进军.(2007).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中国科学:D辑,37.0(003),405-410.
MLA 张信宝,et al."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中国科学:D辑 37.0.003(2007):405-4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