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孙华之2; 谭敦炎2; 曲荣明1 |
刊名 | 生物多样性
![]() |
出版日期 | 2008 |
卷号 | 16.0期号:004页码:353-361 |
关键词 | Garhadiolus papposus 异形果实 形态特征 扩散方式 准噶尔荒漠 生态适应 |
ISSN号 | 1005-0094 |
其他题名 | Characteristics of heteromorphic achenes of Garhadiolus papposus, an ephemeral Asteraceae species,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adaptations to desert environment |
英文摘要 | 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具异形果实的菊科早春短命植物,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3种不同形态和扩散方式的果实。在形态特征上,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柱状弧形曲,深黄、黄至黄白色,果体长6.67±0.10mm,无冠毛,成熟时被宿存苞片所包被,果体背面下部与苞片合生,果皮厚约156.7μm,表面较光滑,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118.10±1.30mg和46.70±0.50mg;过渡果5.39±0.14个,柱状弧形曲,灰白色,果体长7.60±0.11mm,具少量短冠毛,果皮厚约82.1μm,表面有两条纵向细棱,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88.30±1.30mg和36.80±0.30mg;中央果5.77±0.13个,柱形近直立,深褐色,果体长9.74±0.14mm,具发育完全的冠毛,果皮厚约69.7μm,表面有多条纵向细棱,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69.00±0.60mg和36.90±0.30mg。在扩散特点上,3种瘦果的扩散能力表现为中央果〉过渡果〉外围果,且散布能力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中央果成熟后容易从母株上脱落,发育完全的冠毛能借风力进行远距离扩散;外围果与宿存苞片紧密相连,成熟后不易脱落,散布距离很近:过渡果的散布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本文还讨论了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特征与扩散特点对其在准噶尔荒漠中成功定居与生长发育以及物种延续和种群扩大、减少同胞果实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3370511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466]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2.新疆农业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华之,谭敦炎,曲荣明. 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J]. 生物多样性,2008,16.0(004):353-361. |
APA | 孙华之,谭敦炎,&曲荣明.(2008).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生物多样性,16.0(004),353-361. |
MLA | 孙华之,et al."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生物多样性 16.0.004(2008):353-36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