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马煜1; 马东涛2; 李锋2; 王显林2
刊名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31.0期号:003页码:351-356
ISSN号1674-9057
关键词地震泥石流 暴发条件 活动特征 汶川
其他题名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Debris Flow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A Case from Donglinsi-Haihui Bridge in Yinchang Gully
英文摘要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在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的暴发几率较地震前大大增加。通往银厂沟景区必经之路的东林寺-海汇桥段,位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带上,在2008、2009和2010年3个雨季的强降雨作用下,该段10.2 km长度范围内的11条沟不同程度暴发泥石流灾害,均属典型的地震泥石流。泥石流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1)频率高,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2)流体性质一般以粘性为主;(3)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降雨、地形因素关系密切;(4)泥石流危害形式有冲毁、淤埋、堵塞主河等多种形式。继"5.12"地震后,连续3年的地震灾区泥石流活动显示,地震区泥石流已进入高发期,该时期可能持续5~10 a,甚至更长,对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应做好持久性防灾减灾工作。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337394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624]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煜,马东涛,李锋,等. 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31.0(003):351-356.
APA 马煜,马东涛,李锋,&王显林.(2011).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桂林理工大学学报,31.0(003),351-356.
MLA 马煜,et al."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31.0.003(2011):351-35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