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川滇高山栎灌丛萌生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泽2; 王三根1; 郝云庆3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0
卷号34.0期号:010页码:1185-1195
关键词生物量 营养元素含量 川滇高山栎 根系营养储存 萌生
ISSN号1005-264X
其他题名Dynamics of nutrient supply to sprouts from the roots and soil during sprouting of Quercus aquifoliodes shrublands,western Sichuan,China
英文摘要萌生更新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是硬叶栎林受到干扰后植被恢复的主要机制。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折多山东坡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des)灌丛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砍伐后灌丛萌生过程中基株根系和萌株生物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基株根系和土壤对萌株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1.25±0.92)t·hm^-2和(34.85±2.02)t·hm^-2,具有较大的根冠比(3.10:1);萌生过程中,萌株生物量呈线性增加趋势,以灌丛活细根生物量变化为最大,其次是活中根和活粗根,树桩和根蔸生物量变化最小;萌生过程中,灌丛细根和中根N、P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萌生初期树桩、粗根和根蔸中N和K的含量明显下降,根蔸中Ca含量略有下降,而P没有明显下降,根系Mg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灌丛地下根系储存了较多的营养元素;土壤、树桩、粗根和根蔸是川滇高山栎灌丛砍伐后0-120天萌生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砍伐后60天,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除K元素主要来源于根系外,其余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在砍伐后60-120天,基株根系对萌株生长所需的N、K和Ca贡献较大,而对P和Mg的贡献较小;在砍伐后120-180天,根系除K元素对萌生生长还保持较大的贡献外,对其余营养元素的贡献均较小。高山栎林管理要注重加强地下根系的保护。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031864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676]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3.四川省林业科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万泽,王三根,郝云庆. 川滇高山栎灌丛萌生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2010,34.0(010):1185-1195.
APA 朱万泽,王三根,&郝云庆.(2010).川滇高山栎灌丛萌生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植物生态学报,34.0(010),1185-1195.
MLA 朱万泽,et al."川滇高山栎灌丛萌生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植物生态学报 34.0.010(2010):1185-119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