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自然地域分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张雪梅1; 祁向坤1; 岳跃民1; 王克林1; 张信宝2; 刘大元3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0
卷号40期号:16页码:5490-5501
ISSN号1000-0933
关键词karst ecosystems peak-cluster depressi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geomorphology and topography climate variability natural regionalization 喀斯特生态系统 峰丛洼地 石漠化 地形地貌 气候分异 自然地域分区
英文摘要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水热资源相对较好,由于其较高的景观异质性,该区面临着石漠化治理投入与分区粗放、治理技术与模式区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需开展面向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地域分区。基于修正的地质图将峰丛洼地区划分成碎屑岩为主的非喀斯特区和碳酸盐岩为主的喀斯特区,依据气候分异特征将喀斯特区划分为滇东南桂西南西南季风非典型峰丛洼地区和东亚季风典型峰丛洼地区,进一步依据大地貌部位及微地貌特征将东亚季风典型峰丛洼地区细分为黔西南高原面浅碟型锥峰洼地区、黔南桂北大斜坡北部漏斗型锥峰洼地区、桂中大斜坡南部漏斗型锥塔峰洼地区和桂南丘陵浅碟型锥塔峰洼谷区等亚区。分区结果表明各分区自然地域特征鲜明:碎屑岩为主的非喀斯特区坡缓土厚,人口压力相对舒缓;西南季风非典型峰丛洼地区受气候影响显著,地貌形态以常态山为主;桂中大斜坡南部漏斗型锥塔峰洼地区重度、极重度石漠化问题突出,但削减快、治理成效显著;黔西南高原面浅碟型锥峰洼地区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石漠化问题严重;黔南桂北大斜坡北部漏斗型锥峰洼地区石漠化比例相对较低、喀斯特景观资源丰富;桂南丘陵浅碟型锥塔峰洼谷地区水热资源最为充沛、人地关系相对缓和。面向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地域分区明确了分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有助于提升石漠化治理的区域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800065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694]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3.湖南农业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雪梅,祁向坤,岳跃民,等. 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自然地域分区[J]. 生态学报,2020,40(16):5490-5501.
APA 张雪梅,祁向坤,岳跃民,王克林,张信宝,&刘大元.(2020).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自然地域分区.生态学报,40(16),5490-5501.
MLA 张雪梅,et al."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自然地域分区".生态学报 40.16(2020):5490-550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