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杨冬冬1; 邱海军1; 胡胜1; 邹强2; 朱亚茹1
刊名科技导报(北京)
出版日期2020
卷号38期号:16页码:45-52
关键词the Belt and Road geo-hazard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一带一路 地质灾害 时空分布
ISSN号1000-7857
英文摘要“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794052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710]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冬冬,邱海军,胡胜,等.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J].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6):45-52.
APA 杨冬冬,邱海军,胡胜,邹强,&朱亚茹.(2020).“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科技导报(北京),38(16),45-52.
MLA 杨冬冬,et al."“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科技导报(北京) 38.16(2020):45-5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