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性状及种内相互关系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雪梅3; 闫帮国2; 史亮涛2; 刘刚才1![]()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40期号:21页码:7767-7776 |
关键词 | drought stress planting density dry-hot valley Dodonaea viscosa growth and physiology 干旱胁迫 种植密度 干热河谷 车桑子 生理生长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水分是干热河谷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种植密度增加也会引起植物生长的资源限制,两者交互作用下植物生长性状及种内关系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年均生长季降雨量设置3种水分梯度:高水分、中水分和低水分,同时在各水分梯度下设置4个种植密度:1、2、4、9株/盆,探究水分、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生长性状、生物量分配及种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水分条件下,车桑子生长和水分生理受到抑制,但车桑子在较低的叶水势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2)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车桑子总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了枯叶生物量比例,低水分和中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对总生物无显著影响;而高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显著提高了车桑子总生物量;(3)低水分显著增加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将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叶,而种植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增加了茎的生物量分配;(4)通过相对邻体效应的计算,各处理条件下,车桑子种内关系均表现为竞争作用,并且,这种竞争作用的强度随水分的减少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条件下(9棵/盆),增加水分不会减轻种内竞争作用。综上,水分和种植密度均会对车桑子个体的生理生长产生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水分和种植密度对车桑子个体产生的资源限制作用。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845188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712]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所 3.绵阳师范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雪梅,闫帮国,史亮涛,等. 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性状及种内相互关系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20,40(21):7767-7776. |
APA | 王雪梅,闫帮国,史亮涛,&刘刚才.(2020).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性状及种内相互关系的影响.生态学报,40(21),7767-7776. |
MLA | 王雪梅,et al."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性状及种内相互关系的影响".生态学报 40.21(2020):7767-777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