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Rusa unicolor)和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适宜栖息地预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龚旭
答辩日期202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段宝利 ; 张远彬
关键词四川鞍子河保护地 有蹄类 分布格局 最大熵模型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生态学
其他题名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uitable habitat prediction of Rusa unicolor and Budorcas taxicolor in Anzihe reserve, Sichuan Province
英文摘要探讨物种分布变化随气候变化的机制,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水鹿(Rusa unicolor)和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有蹄类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本文利用红外相机和野外调查获取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和羚牛的实体、痕迹、粪便等有效点位信息后,结合气象、地形、植被和干扰等变量信息,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水鹿和羚牛进行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水鹿和羚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栖息地季节性变化规律,拟揭示同域分布的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重叠性关系,探讨同域分布的水鹿和羚牛共存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水鹿主要集中在四川鞍子河保护地中、南部区域,偏好在1800~3000 m海拔段活动;羚牛主要集中在四川鞍子河保护地中、西部区域,偏好在2200~3400 m海拔段活动。水鹿有4个高密度分布区:芍药沟、牛井河、放牛坪和大窝窝,其次是黑氹、红水河和鸡心包;羚牛在保护地内有2个高密度分布区:芍药沟和黑氹,其次是红水河、灯杆坪和牛井河。水鹿和羚牛的垂直分布格局表现出沿着海拔梯度先增加后降低的中峰模式。(2)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水鹿适宜栖息地和较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943.23 hm2和3390.1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6.25%和22.48%,水鹿的适宜栖息地较少。冬春季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993.22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6.59%;而夏秋季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328.03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5.44%,水鹿的适宜栖息面积随季节而变化。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芍药沟和牛井河沟口的灌丛与落叶阔叶林,以及龙灯沟大窝窝以下区域的灌丛和落叶阔叶林。(3)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羚牛适宜栖息地面积有1808.37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1.99%,较适宜栖息地面积有8384.35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55.59%,保护地内的沟谷及其两岸都是羚牛的适宜栖息地。冬春季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有1653.63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0.96%;而夏秋季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有2022.42 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3.41%,羚牛的适宜栖息随季节而变化,沟谷及其两岸是其最主要的适宜栖息地。(4)水鹿和羚牛适宜栖息地重叠区域面积261.10 hm2,主要集中在保护地中、南部低山河谷区,二者栖息地重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二者对食物资源的相似需求,特别是冬春季食物短缺的时候。同域分布的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选择利用受资源获取、捕食风险、种间竞争、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二者在栖息地选择利用上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水鹿和羚牛都偏好温度适宜、地势平坦、离水源较近的区域,同时二者在植被类型、高程等环境因子的选择上具有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可能是导致它们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5)不同季节的水鹿和羚牛存在明显的栖息地季节分布差异,在冬春季二者都栖息在低海拔森林中,到夏秋季羚牛迁移到高海拔区域活动,而水鹿分布则相对分散。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的适宜生境在时间和空间上部分重叠,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大的广义适应度,二者在空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和生境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以实现相互适应和长期共存。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建议保护地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保护地内的沟谷及其入口管控而阻断人畜进入沟谷、冬春季增强对鸡冠山森林公园和社区集体林的巡护与监测、加强水鹿和羚牛的适宜栖息地监测与管理以及扩大四川鞍子河保护地面积等保护措施。
语种中文
页码97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018]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龚旭. 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Rusa unicolor)和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适宜栖息地预测[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